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相貌出众用情专一,为何最后被诛三族?

2023-04-04 10:10 • 阅读 156
优质回答:人称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为啥会被灭族?用今天的概念来讲,他严重触碰了职场的忌讳。号称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他在史书中的名字是潘岳,字安仁(为了习惯,下文都称“潘安”);至于他帅到“掷果盈车”——即吸引众多女子赠瓜果示爱的传说,也是真实存在的。但他最后落得灭族的下场,
优质回答:

人称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为啥会被灭族?用今天的概念来讲,他严重触碰了职场的忌讳。

号称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不过他在史书中的名字是潘岳,字安仁(为了习惯,下文都称“潘安”);至于他帅到“掷果盈车”——即吸引众多女子赠瓜果示爱的传说,也是真实存在的。

但他最后落得灭族的下场,则跟帅完全无关,而是源于他踩到了封建职场中的两颗雷:

选边站队太明显、为了荣华富贵急于抱大腿,沦为不同利益集团绞杀战中的炮灰;

身在风口浪尖却不知低调,轻易得罪了小人。

潘安的硬实力非常过硬。他出身儒学世家,祖父、父亲先后担任太守、内史的显贵职位。年少时进入洛阳就读太学,“掷果盈车”的典故就发生在这期间。

当然了,除了帅,潘安也是具备真本事的,史称他“尤工辞藻”,也就是文笔非常出色。而且他的文风非常有特点,那就是极其华丽,据说他的妻子早亡后,他亲自写的悼文风格哀艳绝伦,甚至让人怀疑他是在故意炫耀文采。

魏晋时期的社会结构,本质是阶级固化,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规则下,潘安的仕途基本无忧。在20岁时,他就进入官场,曾经在权臣贾充帐下做事,后来如愿担任京官。(注意:贾充就是贾南风的父亲。)

也许是由于风头过劲,潘安一度被人贬斥到地方当县令,这一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刺激。公元291年,他积极加入了“二十四友”这一组织,成了贾谧等党羽。

贾谧是谁?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而贾南风,则是当时西晋的实际掌权者,当然,这背后经历了一番曲折而残酷的争斗。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临终前,鉴于儿子司马衷智力不足,他原本下令让叔叔汝南王司马亮、老丈人杨骏共同辅政;但当司马衷即位后,在杨氏的排挤下,司马亮被赶出了京城、杨骏大权独揽。

可惜杨骏能力不足却又刚愎自用,很快招致朝廷上下不满。公元291年,原本就愤愤不平的皇后贾南风趁机联络手握重兵的楚王司马玮,里应外合杀掉了杨骏、废掉太后杨氏,此外,被株连而死的杨氏一党多达数千人,其中不乏众多被夷三族的惨烈案例。

这也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接下来,在连轴转的权力更迭中,获胜者对失败者及其党羽进行大清洗就成了惯例,动辄数千人被杀头、族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封建政治博弈的血腥由此可见一斑。

杨骏死后,汝南王司马亮回京主政。贾后一族自然就此青云直上,她的舅舅郭彰、侄子贾谧(本是妹妹贾午之子,后来过继给贾家)大权在握,吸引了无数趋炎附势之徒前来依附,“权势愈盛,宾客盈门”。

贾谧虽是个年轻气盛的官二代,但却并不是个草包,其人“好学,有才思”,虽然生活奢靡,却也喜欢与文人同行谈天说地、交流心得,对于那些有才华的士大夫特别客气。于是,当时的一众顶级文人纷纷前来依附,其中24个佼佼者人称“二十四友”,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石崇、陆机、陆云、刘舆、刘琨,当然了,还有潘安。

这二十四人中当然都有真才实学,绝大多数也担任了朝廷的各个岗位。他们依附于贾谧,也许真的有交流艺术的想法,但主要的还是想抱大腿,以便“朝里有人好办事”。

这其中,最积极钻营的当属石崇和潘安。他俩每次在路上遇到贾谧、郭槐(贾南风的母亲)等人的车队,一定会利索而谦卑地下轿,其后“望尘而拜”。

两人中,又属潘安尤为热衷于溜须拍马。身为顶流文人,他却没有一丝魏晋名士的恬静,反而跳上跳下的结交富贵、积极谋求高位。当然,他的努力也没有白费,逐渐官运亨通。

但潘安并不满意,仍旧积极活动,甚至连他的母亲都看不过眼了:“以你如今的身份地位,早该知足了才是,为啥还如此钻营不休!”但已经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的潘安哪里听得进去。

此外,潘安还有个毛病:媚上、但却欺下,当时他的手下有个名叫孙秀的小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被他痛打,日积月累,对方怀恨在心。后来,孙秀投靠了赵王司马伦,并得到了信任和重用。

在潘安依附贾氏后,西晋统治集团的内乱并没有结束。没多久(就在公元291年6月),贾南风以司马衷的名义密令楚王司马玮杀害了汝南王司马亮、太尉卫瓘,其后又顺手除掉了司马玮。不消说,随后又是一番惨烈的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大场面。

此后八九年间,贾氏一党彻底掌握了西晋朝廷的大权。但贾后族兄贾模的能力、人品倒没什么问题,他协同名臣张华、裴頠尽心尽力处理朝政,西晋朝野倒也维持着稳定的发展局面。

而这段时间的潘安,自然处于人生中的期,他被贾氏任命为黄门侍郎,可以理解为皇帝的秘书,这是一份处于权力核心的尊贵实权岗位,潘安常年的钻营终于收到了成效。

但权力争斗的风气一旦开始,就再也刹不住车,深陷其中的潘安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公元299年,眼见司马中的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所生)日渐年长,而且与自己一族关系不佳,贾南风决定设计除掉他。为此,她先把司马遹骗到宫里,然后让人以司马衷的名义将其灌醉;紧接着,他们拿出黄门侍郎潘岳事先撰写的一封信,内容是逼迫司马衷退位,其后让迷迷糊糊的司马遹抄写。

以司马衷的智慧,自然对“儿子逼迫自己退位”这一假象深信不疑,太子司马遹由此被废,被贾南风关押起来。在这起事件中,身为贾氏亲信的潘安,扮演了一份不光彩的角色。

贾南风再次得手,越发志得意满。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时任太子太傅赵王司马伦向来刻意讨好贾南风,因此得以掌握禁军。但在内心中,他同样觊觎贾氏独断朝纲的权力。

公元300年,为了推翻贾氏一党,他在亲信孙秀(就是曾经被潘安揍的那位)等人的协助下,设计撺掇贾南风杀了太子、以激起朝野的愤怒。也许是一向顺风顺水的原因,贾南风这次昏了头,竟派人用药杵把司马遹活活打死。

消息传出,朝野越加激愤;司马伦、孙秀等人则大喜,他们迅速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谋杀太子的罪名,利用手中的禁军对贾氏及其党羽来了一锅端。贾南风被赐毒酒而死,名臣张华、裴頠等核心大臣被诛杀,其他党羽则大多被罢免。

潘安暂时保住了一条命,但他别高兴太早,别忘了此时的朝廷归司马伦的亲信孙秀说了算。他曾经在朝堂上碰到过已经担任了宰辅的孙秀,竟然腆着脸问对方:“您还记得当初吗?”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潘安自知逃不过一劫。果然,没过多久,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伐司马伦,却不幸功亏一篑;在秋后算账时,孙秀没有忘记老上司,他以“勾结司马允”的罪名诛杀了潘安的全族。潘安临行前向当初劝告自己的母亲告别,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懊悔:“负阿母!”

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潘安的下场,固然是那个封建统治阶层内斗的产物,但更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作恶的结果。身在职场,选边站队难以避免,但越是这样,越是要自我约束;我们可以站队,但也要心存敬畏,不能为了追求更高权位而毫无底线地助纣为虐、排除异己,更不能肆意践踏、羞辱那些比自己权位低的同僚。所谓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以同为二十四友之一的刘琨为例,他并没有像潘安那样积极钻营、损人利己,因而得以在频繁的权力更迭中独善其身,并且成了一代名臣。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潘安的教训,值得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吸取。

其他网友观点

潘安眉青目秀,相貌俊美,有文人才子的书香气息,据说每当潘安出门,上至老妪下至少女都拥在街头争相围拢潘安。只要潘安驾车出门,那些女粉丝便会用水果往车里面仍,来表达她们对潘安的爱慕之情。所以,后世就有了“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两个成语,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潘郎之美。

潘安除了相貌优秀于常人之外,还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他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为亡妻杨氏所写的《悼亡诗》是中国悼亡题材诗歌的开山之作,历代以来被奉为经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耀眼的名篇。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

“”那么,为何才貌双全的潘安竟被灭三族?说起来挺窝囊的。当时的皇太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邀请潘安成为贾府的门客。潘安答应了,并且认识了石崇、欧阳建等人,史称“贾谧二十四友”。 “贾谧二十四友”仅是些文人墨客常聚聚,舞文弄墨的俱乐部而已。可这样一个纯文学俱乐部被歹毒的皇太后贾南风利用,成了皇宫夺权牺牲品。

贾南风想独揽朝政,扶植亲信,便开始着手除掉皇太子愍(min)怀。他让“贾谧二十四友”当中的人,模拟太子的笔迹,写了一篇内容上尽是劝晋惠帝退位的《愍怀太子祷神文》,紧接着,她又假传晋惠帝诏书,赐予太子烈酒。太子酩酊大醉后趴在书案上。贾皇后立刻接命人把模拟的《愍怀太子祷神文》放在人事不省的太子身旁。

很快太子被废,贾南风顺利一手遮天。时局变幻莫测,太子被废后,“八王之乱”中的第三位——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处死贾南风,尽诛贾后党羽。潘安本是贾氏一党的智囊和文胆,在所难逃。另外,曾经备受潘安打击的孙秀此时得势竟荣升宰相,孙秀很轻易地罗织一个罪名,说潘安、石崇要和某王爷一起造反......最终潘安被株灭三族。

再多说一次孙秀:这个孙秀狡黠善辩,以前不过是潘安父亲门下的小吏,潘安讨厌他的圆滑,经常打他。孙秀得势后,立刻找了一个理由处死了潘安。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是“八王之乱”中司马伦能成功上位,皆是孙秀对司马伦的功劳,他给司马伦献了一条借刀杀人的妙计。如是:不若借贾后之手,除掉太子。然后公废贾后,为太子报仇,这样不仅能免除祸根,还可觊觎皇位。司马伦从其言。

潘安之死,在于他没有正确而长远的政治见解,对当时的政局没有清醒的认知。一味依从世俗趋炎附势,没有想到政坛的水很深很浑。纵使容颜再美,没有一个“精明”的大脑,最终也只能沦为一件政治牺牲品。

其他网友观点

潘安生在西晋中期,自幼勤奋好学,才华出类拔萃。仪表堂堂,潇洒风流,正如那句妙语,貌似潘安,流名于世。

潘安虽然貌美,心美要打个引号。为攀附权贵,与时局而逆,最终落得满门抄斩。

其他网友观点

潘安,字安仁,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之首。在这个排行里不仅有文采斐然的宋玉,还有因帅得国的宋文公,“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的嵇康也名列其中,但他们均位于潘安之下。

那么潘安究竟有多么美貌呢?《世说新语•容止》中记载道:“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除此之外《语林》也写道:“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两则写的都是同一件事,即潘安因为长得十分英俊秀美,年少时出入洛阳道中,妇人们都向他的车上投掷水果来表达对他的爱慕之情。至于为什么投掷水果,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是用向心上人赠送水果来表达自己的思慕之情的。宋玉的这番经历在后世还演变成为两个成语“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让人们永远记得了潘郎之美。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潘安由于其俊美还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潘安小名檀奴,因而“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韦庄曾写过一首《江城子》:“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这其中就用到了潘郎这个意象。潘安的容貌对中国人的男性审美观念影响极大,如《金瓶梅》中的王婆就曾经说,完美男人有五条指标,第一条就是需要有像潘安一样的容貌。这样的审美标准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

除了美貌之外,潘安还满腹经纶,文采济济。他是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讲究形式美。他的《悼亡诗》是中国悼亡题材诗歌的开山之作,历代以来被奉为经典,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耀眼的名篇。他的《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沧海赋》、《秋兴赋》、《芙蓉赋》、《射雉赋》等都是名垂千古的不朽之作。而潘岳也和陆机并称,称为:“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从这样的评价我们就可以看出潘安的文才有多么出众。

这样的美男子、才子又为何被灭三族呢?潘安在晋朝担任官职时,常常依附于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并且是其中的主要人物。后来赵王司马伦擅政,把握了大权,他的亲信孙秀也做了宰相。曾经的孙秀不过是一个令人鄙夷的小吏罢了,在孙秀做小吏时,潘安的父亲正好是孙秀的上司。潘安在那时因为看不起孙秀为人狡黠,计谋深沉而经常带领仆奴鞭笞孙秀。孙秀当上宰相后,潘安问他:“还记得曾经的事吗?”孙秀回答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自那时起,潘安就已经料到了会有这样的一天。

永康元年(300),孙秀污蔑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乱。潘岳因此被诛三族。潘安曾经写过一首诗来表达他和石崇的美好友谊。潘安《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意思是说两个人关系很好,即使到了年老白头时也要一起玩耍。没想到一语成谶,他们二人真的共赴刑场,这首诗也成了他们死亡的预言。

潘安的美不仅在他的容貌,更在他出色的文采上,那时的人们对待潘安就像现在的追星一样疯狂。潘安卓越的才情,对夫妻情感的忠贞以及他出色的容貌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具有着“魏晋风骨”的男性形象影响了中国一直以来的审美要求,儒雅秀美的男性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追捧与喜爱。

其他网友观点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妥妥的中古第一美男。但就是这么一位才貌双绝之人,最终却落得个家败人亡的结局,着实令人唏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潘安生于公元 247 年,属兔,美男子原来是个兔宝宝,因此严格来说潘安也算是半个三国人。两年后的公元 249 年,老戏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没脑子的曹魏实权派曹爽,曹魏政权由此名存实亡,16 年后司马篡魏,西晋建立,潘安就是生活在这么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也注定了他的命运。

潘安到底有多美,具体怎么个美法,史书并未明确记载,但就当时人的反应来看,颜值铁定不低。据说潘安每次坐车上街,旁边的大小女性粉丝宝宝们纷纷将自己的水果扔到潘安的车里,潘安上街就跟进货一样,满满一车回家,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有一位叫左思的同学,看潘安的生意这么火,也坐着车出门,路人一看这么丑,本着“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你就错定了”的原则,纷纷吐口水,于是左同学拉着一车口水回家,人和人的差别就是这么大。

潘安长得好,家庭背景也不错,父亲祖父都是地市级国家干部,绝对是当时的顶级优质偶像。潘安从小还好学,有神童之称,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在做地方官时,潘安也勤于政事,确实有相当的施政能力,而不是纯粹的文化花瓶。但西晋建立后的一系列派系斗争,潘安要想获得仕途上的进步,就必然选边站。

当晋武帝司马炎死后,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肉糜帝”。皇帝是个白痴,朝廷大权便在皇后贾南凤,丞相杨骏以及各个司马王爷家轮流坐庄,潘安便依附于贾氏一族。

贾氏那是当世第一大族,司马篡位那些事儿,摆在台面上的黑手套便是贾充。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是贾充派人杀的,曹魏最后一位皇帝曹奂退位是贾充逼的最紧的,堪称是司马家的第一打手。西晋建立后,贾充官儿做的大的没边,女儿贾南风更是身为皇后。此时贾充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继子贾谧也是当朝红极一时的人物,此人还附庸风雅,喜欢探讨一些文学,潘安,陆机等人便围绕在他身边。

潘安的母亲历史上虽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确实是位有见识之人,建议潘安激流勇退,潘安虽表面答应,内心实不甘心与功名利禄擦肩而过,与贾氏一族走得很近。

公元 300 年,司马懿的小儿子赵王司马伦以贾南风毒杀太子为名发动政变,诛杀贾氏一族,潘安的命运也走到了最后关头。

政治上站错队,更要命的是潘安还有一个仇家孙秀,此时正是赵王司马伦跟前的红人。孙秀这么一撺掇,潘安之死就板上钉钉了。

潘安身死,年 53 岁,而且被诛灭三族,曾经劝他的老母亲也不例外。潘安本也是一个孝子,曾经为了母亲而辞官,即所谓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这本也是“二十四孝”之一,后人在重新编定“二十四孝”之时,因为潘安之故而连累母亲,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也从“二十四孝”中消失。

当潘安被押赴刑场之时,他的好基友,西晋首富石崇也因得罪孙秀被绑赴刑场,两人相视一笑,共同前去。这就是潘安,有才华,有容貌,有缺点,有毛病,生的漂亮,走得潇洒。

潘安死后的第二年,即公元 301 年,赵王司马伦兵败身死,孙秀也脑袋搬家。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你穿越回到公元三世纪,在晋朝的河南巩义县街头,看到满街上至牙齿掉光的阿婆,下至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着一个少年疯狂呐喊,疯狂扔水果......你不要误会,这少年不是囚犯,也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是一位被人们传颂了上千年的美男子潘安----阿婆、少女,人家是追星呢!

据晋代留传下来的画作与文字史料,魏晋时代的美男子大概是这样:高大、浓眉大眼,留有鬓角,脸型是长而有轮廓,阳刚中透着儒雅秀美,衣着飘逸优雅。所以潘安不是现代的小鲜肉、小白脸形象,至于真正怎么样,大家尽情想像。

掷果盈车、掷果潘郎,这些现象,成了形容潘安美貌的千古褒义成语。想来古人追星挺实惠,挺特别,扔上水果以示倾慕,不似现代人,只送送鲜花,中看不实用。

才过宋玉,貌赛潘安;子建才,潘安貌;貌若潘安;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潘安太美太帅,让人看着太赏心悦目,这光环太闪耀,以致人们差点忽视了他的才华。就像刘德华、李连杰,我们往往只知道他们帅,却不知道他们的佛学造诣也很深。

明明靠颜值就能生活得很舒服的潘安,偏偏靠才华。潘安是西晋文学界的代表,他为亡妻杨氏写的《悼亡诗》,是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历代被推为第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这些既深情又悲恸的悼亡妻诗句,真的很令人唏嘘。彼此之间长情又忠贞,潘杨之好,成了千古佳话。现代人若看了,应该会再次相信爱情。

潘安不但文采飞扬,他还是一名清官,勤政爱民,颇有济世才华,但仕途多屯蹇,如履薄冰,这也是他被灭三族的原因。

潘安二十岁,担任河阳县令,减少税赋,修桥补路,修坝治水,大力开荒,甚至带领当地老百姓种李树桃树,满地遍野的李花桃花,使得河阳有“花县”的美称,而他被美誉为“河阳一县花”。

为争取当朝的统治者晋武帝对河阳的关注,潘安大笔大挥,写了举世闻名的《藉田赋》。文中极力称颂晋武帝,文治武功,千古一帝,辉同日月,哄得晋武帝龙颜大悦,极其重视潘安。奈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潘安也因此惹来奸臣的嫉恨与刁难,特别是当时奸佞孙秀,导致他难以平步青云,原地踏步长达十年之久。

跟随着潘安在河阳任上一起生活的潘母,在他父亲过世后,很想返乡生活。潘安为表孝心,辞了县令官职,伴随老母回乡生活。潘安辞官奉母之事被写进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

潘安在巩义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洛阳,这一去,竟然成了不归路。当时皇太后贾南风的侄子贾谧非常欣赏潘安的文采,邀请他成为贾府的门客。潘安答应,并且结识了石崇、欧阳建、陆机等人,史称“贾谧二十四友”。

事实上,“贾谧二十四友”算不上政治集团,仅是些文人墨客常聚聚,舞文弄墨的俱乐部而已。可这是这样一个纯文学俱乐部被歹毒的皇太后贾南风利用,成了皇宫夺权牺牲品。

皇太后贾南风自嫁给晋惠帝司马衷,未曾育有儿女,而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贾南风便想独揽朝政,扶植亲信,着手除掉皇太子愍怀。贾南风釆用连坐法,着手让“贾谧二十四友”当中的人(肯定不会是潘安),模拟太子的笔迹,写了一篇内容上尽是劝晋惠帝退位的《愍怀太子祷神文》,紧紧把“贾谧二十四友”与她绑在一起。

贾南风假称晋惠帝身体不适,宣太子进朝拜见,并假传晋惠帝诏书,赐予太子烈酒三升。太子被迫而饮,酩酊大醉,伏了书案。贾皇后接着命人把《愍怀太子祷神文》放在太子身旁,以此陷害太子。

接着太子被除,贾南风顺利一手遮天,但是很快发生了“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成功上位,杀了贾南风,自立为帝,而司马伦的心腹孙秀则当上宰相。孙秀早年与潘安有过节,便利用权势,说《愍怀太子祷神文》是潘安所写,并非太子亲笔。于是潘安被冠以谋反之罪,被灭三族,连累老母,连累族人。临刑前,他泣曰:“负阿母!”

一代帅哥就这样子奔赴黄泉,着实让人可惜,但关于他的故事,一直成为人们的美谈。名垂千古的未必是大英雄,大文豪,也可以是大帅哥。

其他网友观点

如若提及中国历史上最帅气的男子,那就非潘安莫属了,因为有个词叫“貌比潘安”,可见,潘安已成为评判帅哥的标准了,他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才华横溢,就连李商隐、王勃对他的才华都赞不绝口,然而这样一位又帅又有才华的人为何被灭三族呢?

潘安到底有多帅?

潘安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潘瑾是安平太守,父亲潘芘是琅琊内史,这位官三代不仅自幼生得仪表堂堂,而且年轻时还随父亲宦游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所以在学识上也远超常人。

潘安相貌柔和,眉清目秀,有着绝世的容貌美,《世说新语》曾有记载:“潘安有姿容,好神情”,这样有才又有貌的男子,自然迷倒了万千少女,甚至连一些中老年妇女都为他如痴如醉。

有一个典故叫“掷果盈车”,说的是潘安只要乘车出门,瞬间让一众妇女犯了花痴,满大街的女人不管老幼,都发了疯似的追着潘安跑,拿手中的水果和鲜花,拼命的往他车上扔,结果回来后装了满满的一车。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听说此事后,也想“东施效颦”,他到处游逛,结果因为长的丑,被大妈们扔了一车石头和臭鸡蛋,一些鄙视他的妇女甚至向他吐口水,左思这也不知是招谁惹谁了,长得再丑也没妨碍市容市貌,凭什么被人扔石头、吐口水,左思败兴而归,从此开始痛恨潘安。

古代是男权社会,男子首先得有权有势,否则单凭外表是不可能留下如此大名,时代赋予潘安的四个身份标签,是他名噪一时的原因:士族大家、文学家、政客和美男子;潘安的一生都在位这四个标签做注释,有精彩之处,也有落拓甚至诟病之处。

高贵的出身成为他跻身上层社会的敲门砖

世家大族子弟的身份,是潘安在那个时代名噪一时的基础,在土旮旯里刨食的平民,长得再帅气,也不会有人看得见,风霜雪雨会把俊俏的脸蛋砍成老树皮。

潘安父祖两辈在魏晋期间就是地方大员,按照当时内部通婚的习俗,自然母家、妻族都是当时的豪门大族,这样优越的出身自然给了潘安一个出入于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个人展现的舞台,没有它,潘安什么都不是。

潘安少年时代游历中原,就读太学,青年时代出入相府,充当幕僚,后来又依附杨骏、贾谧、司马氏,与石崇、陆机、左思、刘琨等名流交往,并出入官场,这些经历的前提,就是他的士族子弟身份。

起源于魏文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为潘安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弟提供了方便之门,从他出生开始,时代就赋予他结交权贵之门的钥匙,和仕宦生涯的轨道,这个大环境决定了,即便是潘安家的一条狗,都具有成为名狗的基本条件,因此,不管有多牛,离开身份的保驾护航,他就仅仅只是一头牛了。

潘安的才华耽误了他十年的仕途

跟他外貌相匹配的是他的文学才华,潘安的诗赋可以与两汉四大家相提并论,别具一格,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称赞潘安是“潘才如江”,李商隐说“只有安仁能作诔”,后世为潘安才华所倾倒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

潘安从二十多岁就开始步入仕途,因为溜须拍马,为晋武帝撰写了一篇“应景文”《籍田赋》,作赋歌颂晋武帝躬耕籍田,因为写得太好,而升为河阳县令,但此举也遭致了朝中大臣的忌恨,导致在官场上十年没有得到升迁。

政治投机,一生起伏,被夷三族

潘安的政治生涯,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攀附,就是傍权臣,谁是朝中的老大,他就依附谁,早年依附太尉贾充,后来太傅杨骏因女儿成了晋武帝的皇后,而地位一路飙升,司马炎死后,他成了司马衷的辅政大臣,朝中绝对的老大,于是,潘安改投在杨骏的门下,做了主簿。

后来,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借助楚王司马玮的力量,除掉了杨骏并夷三族,潘安也受到了牵连,好在他昔日好友公孙弘成为当权者,潘安才幸免一死。

潘安见风使舵,贾家的势力正旺,无疑是那个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于是又改投到贾谧的门下,潘安的母亲劝他不要趋炎附势,但潘安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根本不把老娘的话当回事,然而,深处上层权贵交际圈的潘安,已经难以自拔,越陷越深。

贾谧是贾充的外孙,因贾谧的父亲韩寿是入赘贾充家的上门女婿,贾谧就成了贾充的孙子,贾南风的外甥,以贾谧和贾南风为核心,形成了以石崇、陆机、左思、刘琨为爪牙的政治势力,潘安也是其中一员。

元康九年,贾南风为了长期把持朝政,便于贾谧暗中策划设计陷害太子司马遹,而潘安则在他们的安排下,将太子抄写的一篇祭神文章改编成了谋逆文章,最终太子被废,太子生母被处死。

后来,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政变成功后,贾氏倒台,潘安也被处死,而潘安被灭三族的最直接推手是和潘安有过节的孙秀,孙秀以前是在潘安父亲潘芘的手下当差,经常和潘安碰面,孙秀为人很狡猾,经常搞点小动作渔利,而潘安心直口快,每当看到孙秀偷奸耍滑时,就直言劝诫他,孙秀对潘安便怀恨在心。

孙秀后来投靠司马伦,成为他的心腹,又协助司马伦除掉贾南风登上皇位,继而成为手握重权的宰相,便对潘安展开了报复,他才不管你潘安有多帅,多有才,于是怂恿司马伦处死潘安并灭了他的三族。

有意思的是,潘安留给后人的印象,前三个角色:世家大族、文学家、政客,几乎无人知晓,即便贡献率最高的诗赋后人也知之甚少,只知道美男子的潘安,“中看”是毫无疑问的,至于“中不中用”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他早听母亲的话,想必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

其他网友观点

潘安,50岁那年,本应知天命的年纪,写了那篇《闲居赋》,自此,他突然 “顿悟”,自己的前半生太“拙”了,要弃拙而取巧,把自己变成一个攀附权贵的人。当年风骨绝代的翩翩才子,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油腻大叔,这,才是潘安被灭三族的根本原因。

潘安,其实不叫潘安,人家真名叫潘岳,和岳云鹏河南老乡,不过人家帅的爆棚。大家都叫人家潘安,索性也叫潘安吧,权当艺名了。潘安小的时候,就十分聪明,长得像杨柳青年画的娃娃,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赋,是乡里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古代人,也是追星的,疯狂程度不次于现代人。不过,那个年代的追星价值观还是很正的,不像现在,无内涵、无才华连台词都数数的小鲜肉、花瓶后面跟着一大波无脑粉,还有各种私生饭出没。古人们喜欢有才华的,琴棋书画样样出彩的才子,要是这个人样貌倜傥,就更不得了了。

潘安,就是典型的偶像派,才华更是不得了,这让古代的迷弟迷妹彻底失去抵抗力。潘安外出的时候,看见他的马车,连男人都对他的盛世容颜看的忘了形。那些女粉丝,更是不得了,那还顾得古代女子矜持礼教的束缚,痴痴的追逐他的座驾,呼喊着“小岳岳”,扔的水果把马车都塞满了。

偏偏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美男子,面对无数美女的诱惑,却没有任何当渣男的想法,相反人家专情的很,这就难搞了。潘安他爸和杨肇是世交,杨肇当过大将军参军、荆州刺史、折冲将军,总之当过很大的官。两家关系那么好,潘安那么优秀,杨肇早就惦记收他为女婿了,越看越喜欢,自己的女儿年纪和潘安差不多,模样、品行也是顶尖,两家一合计婚事就成了。

两口婚后生活琴瑟和谐,恩爱无比。没想到的是,元康八年妻子杨氏悄然长逝,潘安心如刀绞,对妻子的怀念割舍不断。在家服丧一年后,潘安外出当官,走之前来到妻子墓前,写下了《悼亡诗》三首,抚碑长哭,泪涕沾胸。真是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潘安的文学才华,在历史长空中一定是一颗不可磨灭的灿星。钟嵘曾赞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潘安的才华加风流倜傥的容貌,本应该是他在仕途平步青云的翅膀。

没想到,他的盛名却遭人嫉妒,仕途反而不畅,官总也做不大。20多年的仕途生涯,经历了8次沉浮,被除过名,1次没就任,撤过2次职,外放过3次,就升过1次职。在古代,男人成功的唯一世俗标准几乎就是当官、当大官一个。潘安,显然没有做到世俗的成功,这让他一直积郁在心,这些年他不快乐,就像荒废了自己的才华与形貌一样不快乐。

陶渊明不做官好多年,40多岁的时候,在柴扉边看着田园,一手拿着酒杯,一手挥墨,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潘安,50岁的时候,也写下了《闲居赋》,总结了自己30年的当官的坎坷,宦海沉浮,也是心灰意懒,萌生了归隐田园的意念。不过这不是他真实的想法,只是欲得而不得的失望而已,要是突然有人说:“潘安,来,给你个大官当当!”相信潘安会跳起来就走。他终究达不到陶渊明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他琢磨出了自己半生落魄的原因,就是自己太拙了,也就是不会巴结人。于是,他决定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去巴结权贵,攀附权臣贾充等人,这就给他日后灭三族的悲剧添了注脚。

贾充的女儿、皇后贾南风,又丑又爱忌妒,还特别风流,玩起了垂帘听政。潘安加入了贾谧(贾南风侄子)的文学集团,还做了“二十四友之首”。潘安巴结贾谧事迹,还间接创造了一个词汇——“拜尘”。潘安每每恭候在贾谧大院外面,一看见贾谧出门就望着车马的尘土而拜。后世元好问有诗云:“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谎称晋惠帝身体有恙,宣晋怀帝儿子愍怀太子入朝探视。贾南风专门为愍怀太子安排单独房间,让婢女假传圣旨赐酒三杯,愍怀太子喝的断了篇。

贾南风暗中授意时任黄门侍郎的潘安,写了《愍怀太子祷神文》,又假传圣旨,让愍怀太子抄写。文中写到:父皇(晋惠帝)应该自己退位,如果不退,我(愍怀太子)就逼你退位。喝的酩酊大醉的愍怀太子,稀里糊涂的抄写了,一个谋反大罪的材料就这样让贾南风炮制成了。

贾南风拿着材料,就逼着晋惠帝把太子废了,贬为平民,不久便指使小黄门孙虑,不给愍怀太子吃喝,使其服药而死。贾南风对潘安大加夸赞,不过这件事,造成朝中群臣愤怒,朝廷暗流涌动,潘安的助纣为虐,已引起很多人愤恨。

永康元年,赵王司马伦和心腹孙秀发兵起难,贾南风被废了皇后之位后又被杀掉,贾谧等贾家党羽被杀了个干净。司马伦执掌朝纲,孙秀则被任为中书令,手握军政大权,一时风光无两。可惜的是,潘安与孙秀却有宿怨,吓得潘安坐卧不安,跑到孙秀那里示好献媚,希望不计前嫌。没想到,孙秀来了一句:“心中藏之,何日忘之!”,潘安顿时吓得冷汗直流,自知性命不保。

果然,不久,孙秀就逮捕了潘安,杀了他不说,还灭门三代。刑场上,潘安的白发苍苍的父母、自己的兄弟们和其妻儿也一同披枷带锁,面对屠刀。只有哥哥潘释的儿子伯武,弟弟潘豹的妻女得以幸免。潘安自知,自己为了攀附权贵,获得仕途,以致遗祸今日,导致几乎灭门,罪孽深重,但也只有无地自容的频频磕头,痛哭流涕。

假如,潘安如果不弃拙弄巧,误入岐道,而是像陶渊明一样,保持文人的风骨,那么文史上就会留下一个更为风华绝代的文人佳话。

其他网友观点

潘安被称为古代第一大帅哥,不仅女人爱,男人也爱他,男人们常用“貌比潘安”来形容男子的美貌。潘安生得比女子都美百倍,所以,“掷果盈车”、“ 掷果潘郎”两个成语,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潘郎之美。

潘安生在一个以阴柔为美的时代,男子都很时尚,傅粉、熏香样样都干,那个时代,美男子动不动拿出粉扑来扑两下,弄得比女人都白,这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潘安无疑是其中最俊美的男子,一般被称为“郎”的,都是享誉天下的美男子。比如唐朝张昌宗被武则天称“六郎”。

潘安除了美不可方物,还很有才,他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作为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有很多名篇,都是传世的不朽之作。比如《西征赋》、《闲居赋》、《籍田赋》。

如此才貌双全,在西晋那个同性恋横行的年代,喜欢潘安的男子也比比皆是,他的朋友应该很多,而且他还是贵族门阀士子,怎么会被灭三族呢?

政治问题。潘安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蠢。他的聪明是文学上的,政治上他就是蠢。当时他应邀成为贾谧的门客,他以为就是个文学俱乐部,再说贾谧是皇太后的侄子,能有什么事?他不清楚,他们每一句话,每吟的一首诗,都有人记录下来汇报,作为谋反的证据。

这还不算严重的,严重的是,贾南风想独揽朝政,扶植亲信,便开始着手除掉皇太子愍怀。他让潘安,模拟太子的笔迹,写了一篇文章,告诉他说是祭神的,其实是一篇谋逆的文章。他们设法灌醉了太子,将这篇栽赃太子的谋逆文章《愍怀太子祷神文放在不省人事的太子身边。

很快太子被废,贾南风顺利一手遮天。太子被废后,“八王之乱”中的第三位——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处死贾南风,尽诛贾后党羽,首当其冲的就是潘安,文章毕竟是他抄写的。于是他稀里糊涂的就成了政治斗争可悲的牺牲品,被诛灭了三族。

人帅,未必有脑子,上天果然不会把所有的,都给一个人。

其他网友观点

在古典小说中,形容男子仪表出众也有一句现成套话,就是“貌若潘安”,“潘安”就是“花样美男”的代名词。历史上真实的潘安是西晋著名文学家,相貌确实名垂天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的第一帅哥。

潘安名岳,字安仁,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祖籍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人。潘安仁之所以被后世人叫做“潘安”是源于杜甫的《花底》一诗中“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原诗为对仗押韵把“潘安仁”省写为“潘安”,从此就这么叫开了。

潘安帅到什么程度呢?他长相气质、神态都绝佳,年少时挟弹弓出外打猎驾车走在洛阳的街道上,引发全城无数的“花痴”少女少妇的围观。她们为之癫狂、忘却礼教矜持,大庭广众之下,携手绕车把俊俏少年围于中间,甚至老妪(老婆婆)也掺杂其中买来时鲜水果向他投花掷果。成语“掷果盈车”或“掷果潘郎”就源自这个典故。

也同是《世说新语·容止》的另一篇记载,潘安19岁时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阳,风头一时无二,更留下“连壁接茵”的成语。

潘安除了容貌绝伦之外,也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才子。他32岁当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孟州市)县令时,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积极带领百姓因地制宜在全县遍植桃李等果树。他为官清廉,人民浇花息讼,安居乐业。因此河阳也被称为“花县”,潘岳被称为“花县令”,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

与潘安“花样美男”容貌一样传世的还有他的绝世文学才华。潘安作为西晋著名文学家,是西晋太康文学的首领人物和中原文士的领军人物,在文坛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位居西晋著名文学、政治团体“金谷园二十四友”之首。

潘安不仅对妻子用情专一、至情至性,而且对老母至养至孝,但是他似乎是个缺乏政治眼光的“官迷”,对仕途过分热衷。他一头扎进历史上著名的最丑皇后贾南风的贾氏外戚集团,充当其首席御用文人。

他与巨富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纠集为“贾谧二十四友”,因经常在石崇的金谷园里宴游作诗,指点时政,也称为“金谷园二十四友”,他们这种优哉游哉史称“金谷俊游”。贾谧本来是西晋开国第一功臣贾充的外孙、贾皇后的姨侄。贾充的儿子早逝,就过继小女儿所生韩姓外孙到贾家改名贾谧。潘安、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这就是成语“望尘而拜”的由来。

贾谧很倚重潘安的才华,奏章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自己不能生子,太子司马遹是晋惠帝与宫女谢玫生的,也有人说太子直接就是他爹晋武帝的儿子。不管是谁的种,贾后都不能容他。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于是贾谧、贾南风这对甥姨勾结起来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司马遹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昏天黑地,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通。完工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再加工。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他也是骑虎难下,不得不为吧!

多行不义必自毙,贾氏集团很快就败亡了。时局变幻莫测,太子被废后,“八王之乱”中的第三位——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岳本是贾氏一党的智囊和文胆,势难幸免。更何况,他年少时曾数次折辱的赵王亲信孙秀此时当了丞相,如此,还有劫后逃生的可能吗?

“以前的事,你还记得吗?”他试探着问孙秀。“藏在心中,没有一刻忘记过。”孙秀冷笑着说。潘岳自知难逃一死,不久他被“夷灭三族”,而且连累了他一向孝敬有加的老母。临刑前,他泣曰:“负阿母!”

他不明白:作为政客手中的棋子,即便他是才子潘安,也是挣扎在政治旋涡里微不足道的无名小卒,十年宦海沉浮,不得救赎。

魏晋虽好,但那是门阀豪族的角力场,而是不属于平民小吏的舞台。潘安在洛阳被杀,时年53岁。

潘安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惊艳了近千年的浪漫传说,最终成为中国“花样美男”的符号,依然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中。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本文由本地通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anghai.bdtong.com.cn/bd/68638.html